[教授专访]同济罗小平
-----------------理想做一个好医生
发表于2014-01-02 17:28:09 点击量:860

  

  罗小平,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同济医学院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中心主任,同济医院儿科学系主任,遗传代谢内分泌病研究室主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为亚太儿童内分泌学会理事;遗传性代谢病研究学会等多个国际学会会员;中华围产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儿科学会中青年委员及全国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委员兼秘书;湖北省青年科协理事,湖北省围产医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中国医促会妇儿委员会湖北专家组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儿科学会委员及武汉市儿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为《Pediatric Research》(美国儿科学会及儿科研究学会机关刊物)、《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美国生理学会机关刊物)、《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小儿急救医学》等杂志审稿人和编委。1994年至2000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多伦多儿童医院先后以访问科学家暨博士后、研究员和兼职教授身份学习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新生儿/围产医学,遗传代谢病学,儿童内分泌学,自由基生物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近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并已被SCI收录论文引用300余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并多次应邀专题报告和组织/主持会议。参译/参编10部儿科学专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完成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建设项目。2001年起被聘为华中科技大学首批校特聘教授。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2002)及教育部聘请外国专家重点项目(2002,2003,2004);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2)、教育部SARS攻关项目(2003)、973SARS专项和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3)等。

     专访实录:

     39.net:您是何时开始立志从医?

     罗教授:我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的这个想法,当时想法是一方面医生这个职业很高尚,可以治病救人;另一方面,从事医生这个行业是和人打交道,我比较喜欢。我对生命科学比较感兴趣。

     39.net:您在求学和行医的过程中是否一帆风顺?您是如何克服其间遇到的困难?

    罗教授:我在大学毕业后直接读研究生,然后留校工作,晋升副高职称后出国学习工作,再回国,过程也算是比较顺利的。要说困难可能就是在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无论是临床工作、科研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必须十分认真、刻苦,这样才能做出一点点成绩。

    39.net:为了39健康网的网友学习借鉴,您可以介绍一下成功经验吗?

    罗教授:我觉得要成功首先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和方向才会有动力,才能开始进行工作。其次就需要付出努力,只有自己付出的多一些才有可能得到的比别人多。当然不一定付出和收获完全成正比,但是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最后一点就是要把握机遇,这就需要在平时做好准备,这里说的准备包括了知识、能力和修养等方面。

     39.net:您已经取得了如此的成绩和荣誉,请您谈一谈在这20多年的求学、工作的经历中,有没有让您感到特别自豪的事情?

     罗教授:也谈不上什么自豪,反正都是一步一步这样走过来。如果要说起来的话可能就是在92年,我被破格晋升为副高,当时可能是我们学校最年轻的晋升副高的医生了。这也没有太多什么可说的,只是当时我的机遇也很好,正好国家开始有这种破格晋升的政策。另外,我回国后,在2001年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给个人最高的科研项目。

     39.net:您现在主要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哪些?

     罗教授:我们前期完成了国家卫生部的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现在又在申报新的重点建设项目。目前主要承担的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教育部聘请外国专家重点项目、国家“863”、“97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以及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些项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胎儿和新生儿肺发育和肺损伤的机制与干预,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分子机制等。

     39.net:引述一位留学归国医学博士的观点:现在国内一位教授要成名,需要7-10年的寒窗苦读,10-20年的穷学徒,最后一朝成名已是两鬓斑白。但是他们的收入可能就和一名电信系统或是银行的职工差不多,所以有很多医生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但是我们的患者却都在置疑医生的灰色收入,从而引起了医患关系的紧张。您能谈一下对此观点的看法吗?

    罗教授:你刚才说的医生需要“7-10年的寒窗苦读”其实远远不止。按照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这样读下来,恐怕需要一二十年了,而且医生这个职业和其他职业可能不一样,做医生还需要强调继续教育、继续学习,就算你已经成为知名的专家、教授以后,你还需要不停的学习,只要你半年或是一年不学习、不看新东西,你的知识就可能会老化或是错误的,所以从医确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行业,很辛苦!

     医生是在和病人打交道,病人的生命交给你,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同时,它的风险也非常高,所以医生承担了很多责任。除了心理方面,医生的劳动强度是很大的,比如,任何周末都需要查房,连过年过节也需要值班。所以,医生是一个非常辛苦并且风险高,对个人的整体素质要求也是十分高的职业。从收入方面来讲,无论从相对或是绝对来说国内医生的收入在世界上都是非常低的(相对收入即是和其他行业收入相比),包括与印度这样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所以在中国,学完医以后又改行做药品销售或是其他行业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在国外这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也是反映国内医生收入不合理的一个例子。当然,我们国家想要在现阶段把医生的收入提到很高或是赶上国外的水平是很困难的,这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目前一些媒体或是政府的一些行为,把突出的医患矛盾、病人就诊难等问题都放到医生的身上去,这样的做法对医生来说是不正确的,也是很不公平的。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专题

Popular topics